个体认识论图景(20):探寻生命历程中的秩序感(上)
DECEMBER 2, 2017
本文是[个体认识论图景(The wego)]系列之一,这一系列提出[个人认识动力系统]的讨论框架,包括[事实、意义、行动、知识]四个维度,从个体视角探讨[个体-知识]的关系。这篇属于[事实种种]这个部分的讨论。
前几篇介绍了经验的事实、准经验的事实和非经验的事实三个分类,前两篇在此基础上从另外一个维度提出一个新的分类,组合这两个维度,编制一个名为“事实种种”的图表。新的分类提出[人、事、物、环境、观念、情感、关系、资源]八个维度,以此梳理生命历程中的种种事实。
这个八个维度不仅代表八种事实领域,它也可以用来帮助我们理解生命的秩序。
image
发展心理学家埃莉诺·吉布森(Eleanor J. Gibson)
人类行为的四个重要特征
生命在于运动,生命在于过程,生命在于发展。如果说心理学是社会科学的皇冠,那么,发展心理学就是心理学皇冠上的明珠。发展心理学家埃莉诺·吉布森(Eleanor J. Gibson)在An Ecological Approach to Perceptual Learning and Development一书中提到了人类行为的四个重要特征:能动性(agency)、预测性(prospectively)、秩序感(the search for order in the world)和灵活性(flexibility)。
https://en.wikipedia.org/wiki/Gibsonian_ecological_theory_of_development
能动性(agency)是社会科学领域的常见名词,对于心理学家而言,它意味着一个人的自我控制,有效地在行为中贯彻自己的意图。埃莉诺·吉布森说,对于行为导向的心理学家而言,能动性意味着一个人有能力去学习,怎么控制自己的行为和外部的事件。
如果从生命容器的视角来看,考察一个人的能动性,最好的方式就是观察这个人在具体活动中的表现,在每一个具体的情境事件中,他是主动的,还是被动的。外部世界总是不断变化,在这种变化中,他是改变的建构者,还是适应者。
预测性(Prospectively)对于心理学家而言,意味着一组相关的概念:行为的前瞻性(forward-looking character of behavior),Purposive, Foresightful, 目标导向(Goal-directed), 意图(Intentional), Anticipatory等等。
从生命容器的视角来看,预测性在不同尺度的容器中作用不同。在时间尺度非常小情况下,预测性直接指向到我们所置身的环境现场,它指向了环境中的具有价值的线索和潜在资源,这些对于我们如何预测下一步现场会发生什么事情至关重要。
在现场之外,以更长的时间跨度来看,对于生命历程主题的考察也有助于增强预测性,一个人过去所参与的活动,呈现了什么样的生命主题,这种主题会引领他继续参与哪些形式的活动?在生命历程的关键转折点或者外部环境发生重大变化时,一个人的生命主题会发生什么样的演变?这些思考都可以为预测性提供有效的帮助。
人类行为的重要特征是寻求秩序感(Seeking and Using Order),外部世界环境中存在的模式、规律、秩序等等。“秩序与差异”形成了一组基本的矛盾,人们一边寻求差异,追求环境中的新鲜刺激,一边又希望环境中的刺激合适有度,呈现出恰当的秩序,而非嘈杂、混乱。
从生命容器的视角来看,秩序是由容器的互动边界来界定的。互动边界的时间、空间、内容、层次等等界定了秩序的特征。人们通过置身于具体的一个个生命事实,直接体验到各种秩序。情境现场中的信息是否丰富,是否有序,是否有意义,这些都取决于我们自己的能动性、知觉能力和诠释能力。同样的情境现场,可能对于一个人来说,他感觉到很有秩序和意义,对于另外一个人来说,则感觉到嘈杂和混乱。
灵活性(flexibility)说的是一个人适应变化的能力。既然生命在于运动,世界总是在改变,那么人生课题也可以说就是一个人如何有效地跟随世界的改变,发展自己的生命主题。人的认知能力不可能达致完美的理性,当变化和冲突出现时,人们需要有效地理解当下的情境,发现情境现场的信息,结合自身特性作出一些选择和改变。
从生命容器的视角来看,虽然互动边界已经由容器所框定,甚至情境事件的主题都已经框定,但是,事件存在多个层次,这些层次依然给我们留下了很多的自由发挥的空间。与此同时,从不同的视角来解读差异和冲突,可以得出不同的理解。一个视角可能得出消极的结论,另外一个视角可能得出积极的结论。一个视角可能发现现状处于困顿的疆局,另外一个视角可能发现困境中意想不到的突破机会。时常从情境中感受变与不变,时常做反省类型的功课,时常切换不同的视角,这些是训练灵活性的好方法。
将事实领域整合成为生活组形
如何将能动性、预测性、秩序感和灵活性这些抽象的概念变成活的概念?将它们落实到我们每个人的生命历程中,与我们各自的情境结合起来呢?为了应对这个挑战,我们需要一个中介概念,将事实领域有机地组织起来。
之前我介绍了8个重要的事实领域,现在看来,那时地讨论还停留在分类的阶段,我只是列出了8个类别,以此将生命历程中的林林种种的事实分门别类一下。
今天让我们的思考更进一步,其实这8个类别互相关联,彼此密不可分,形成一个整体的系统。为了凸显这种整体的、系统的意义,我将它们称呼为“生活组形(life configuration)”。早先提出这个8个类别时,我说这是开放分类,生命历程中一定有其他类别的事实,同样,生活组形就包括了这个8个类别,以及其他类别的事实在内。
我在阅读创造力研究学者迪安·基思·西蒙顿(Dean Keith Simonton)的著作《科学天才(Scientific Genius)》时获得了“生活组形(life configuration)”这个概念的灵感。西蒙顿在《科学天才》中提出了他多年来关于创造力研究的理论框架chance-configuration theory。这个理论框架有两个关键词,chance和configuration。chance比较容易理解,翻译成“机会”就好了。configuration这个词比较麻烦,按照词典显示,它由多个意义:“布局,构造; 配置; [化](分子中原子的)组态,排列; [物]位形,组态。”
西蒙顿花费了一些笔墨来解释为何他选用configuration这个词汇:
The crucial requirement, then, is to define configuration. I chose this word advisedly, over the many possible alternatives (schemata, associative fields, constructs, concepts, ideas, matrices, etc.), based on its etymology and common applications.
The root of configuration is a Latin word meaning “to shape after some pattern.” A configuration is thus a conformational or structural arrangement of entities and implies that the relative disposition of these entities is central to the configuraiton’s identity.
In chemistry and physics the relative spatial location of atoms in a molecule is often called a configuration. Likewise in astronomy the characteristic grouping of heavenly bodies is sometimes referred to as a configuration.
Finally, in psychology and, most particularly, in Gestalt theory, a configuration is a collection of sensations, emotions, motor patterns, and concepts organized in such fashion that the collection operates as a unit in thought and behavior.
从他的斟酌来看,configuration这个英文单词的拉丁词根的意思是“to shape after some pattern(依据模式而形塑)”。西蒙顿所面临的挑战是如何选择一个词汇来描述科学创造者的灵感碎片如何联结成一个整体的思考结晶,他所考虑的与configuration相似的词汇包括schemata(图式), associative fields(联结场), constructs(构念), concepts(概念), ideas(创想), matrices(矩阵)等等。在格式塔心理学里,一个configuration就是感觉、情绪、运动模式和概念等等组织在一起的集合,作为思考和行为的一个单元体。
从这些描述中可以看出,configuration包括几个特征:
- 碎片的实体
- 这些碎片的实体组织在一起
- 组织在一起之后呈现出自己的样貌
- 整体大于部分之和
受西蒙顿的启发,我创造了“life configuration”这个词汇,用它来代表生命历程中某个阶段的各种生命事实组成的特定的形态。对应的中文名称,我考虑了很久,最后我决定使用“生活组形”。
英国建筑理论学者比尔·希利尔(Bill Hillier)著有Space is the machine: a configurational theory of architecture一书,提出了一个空间分析的新理论和方法。汉译者将书名翻译为《空间是机器:建筑组构理论》,同时将该书的核心术语“ Spatial Configuration”翻译为“空间组构”。
为何我将configuration的对应名称翻译为组形?而不是组构?西蒙顿讨论的是创造力,在他那里,configuration用于表达心智元素的联结和组织。比尔·希利尔讨论的是建筑空间,他关心的结构。我在此讨论的是个体的生命历程和认识,因此,我创造了一个新词“组形”,顾名思义,“组”有“组织、组合、组成”等意思,“形”有“形状、形式、形势”等意思。我特别喜欢把“形势”这个意义融合在里面,它带有一种呼唤个体去应对和采取行动的倾向在内,这就是我想要表达的想法。原先我还考虑使用“组序”的译法,这个考虑的痕迹保留在今天稿件的插图里,“组序”的译法把秩序的意义融合在里面,后来我意识到组形和秩序是两个事物,因此我最后选择了“组形”。
生命变迁的蛛丝马迹
每个人的生命历程中都有一个不离不弃的终身伴侣,她总是令人朝思暮想彻夜难眠,有时候她打扮成森林里来的精灵,带着惊喜,有时候她看起来像是从地狱来的魔鬼,带着噩耗。她的名字叫做变迁(Change)。
有些人对于生活变化异常敏感,另外一些人则异常迟钝。有些人对于时代变迁洞若观火,另外一些人则浑然不知。有些变化对于我们来说是好事,有些是坏事,另外一些则不好不坏。这些说的是人们对于变迁的知觉能力。如果把时间调整到非常小的尺度,例如毫秒,那么几乎每一个毫秒和下一个毫秒之间,整个世界和我们自己都发生了大量的改变。这些改变,其实是世界和生命的本质。
让我们把生活组形放到生命变迁这个背景下,以某人出国留学为例来讨论一下,看看这个概念具体是怎么回事。
如上图示意,出国前和出国后为两个时间点,出国前时间点t1,出国后时间点t2。如果我们认为出国前和出国后是两种生活组形,两者存在比较大的差异,想比不会有太多人对此提出异议。然后,让我们继续假定,出国前和出国后,在8类事实领域中,存在两种情形,一种情形是差异小,接近于延续,一种情形是差异大,接近于变迁。
如果这个人出国前在学校里是本科生,出国后攻读硕士学位,这个人出国前没有确定的恋爱或婚姻关系。那么,我们可以假定这个在“人”和“事”上的变化不大,属于延续。我们把“人”和“事”放到前后两个组形的交接地带。
其它的几个类别,则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 物:汽车。出国前这个人没有使用汽车,出国后发现汽车是必备工具。
- 环境:两个国家的环境显然差异会非常多,包括地理环境、起居环境、信息环境。
- 观念:两个国家的文化差异很大,这些文化差异在日常生活中影响这个人的行为,进而对现有观念带来冲击。
- 情感:由于地理局限,原有的情感联系逐渐弱化。新的情感建立起来。由于生活环境发生改变,个体的情绪也有许多起伏,表达情绪的方式或许也有改变。
- 关系:旧的关系在维护,新的关系在萌生。
- 资源:从触手可及到寸步难行。原先有家人照顾起居饮食,现在自己料理所有事情。时间资源突然变得不同。
实际的情形当然不是这么简单。生命变迁的蛛丝马迹无所不在,不同事实的变化程度深浅不一,变化的跨度也不一而足。出国留学的例子比较容易理解,大家凭借常识都知道这里发生了很多的变化。难点在于一些日常生活中的不容易察觉的变迁,变迁一直在发生,这是一件事情,我们是否觉察它在发生,这是另外一件事情。防微杜渐,未雨绸缪,重大变迁发生之前就时常地觉知到日常生活中的微小变迁,这才是个体认识要达到的高远的境界。
生命容器、事实领域、生活组形,这些都是我们的脚手架,用来帮助我们建设个体认识这个宏伟建筑。生活组形这个概念的意义在于,除了明了事实领域的不同分类,我们还需要去考察,不同类别之间的互动关系,从不同层次、不同尺度去认识生命变迁。
下篇
生命容器划定了时空边界,事实领域的8个类别“人、事、物、环境、观念、情感、关系、资源”给出了生命事实的类型,生活组形进一步在一定的时空边界内描述这些事实聚集组织在一起所展示的秩序、模式和形势。
下篇将在生活组形的基础上讨论生命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