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体认识论图景(11):专业服务创业(PSFs)的认识图景

OCTOBER 30, 2017

本文是[个体认识论图景(The wego)]系列之一,这一系列旨在从个体视角探讨[个体-知识]的关系。前几篇我提到[个体知识的三个重要维度:事实、意义、行动],随后我将它们列为单独的因素,提出[知识、事实、意义、行动]四大因素结合[个体、时代]时空背景而组成的[个体认识动力系统]。

上周原来计划继续探讨[事实]这个因素,我想探讨【琳琅满目的事实如何井然有序?】,显然,这是关于【组织】的话题。由于身体有些不适,收集一些资料之后,刚刚过去的周末没有动笔撰写成文。意外的是,上周和一位从事专业服务创业的朋友沟通,在沟通过程我测试了一下个体认识动力系统这个模型,将它放到了一个具体情境中。这个测试也展示出这个模型的可用性体现在哪里。

这篇帖子分享一下这个测试的情况。

回顾:个体认识动力系统

这是上篇公布出来的个人认识动力系统的图示。有些朋友反馈说,这个图示过于抽象,具体要如何使用呢?

今后这个系列将详细讨论这个图示的内涵,在没有详细的文字说明之前,我们是否可以开始用它?

按照通常的模型工具,我们需要给出几条简洁易懂的原则,人们才可以恰当地使用某个模型工具。那么,现在我们来尝试给出几条原则:

原则一:个体认识必须基于具体情境

如果脱离开具体情境而谈,我们就是在讨论一般概念,讨论的是空对空的理论。结合具体情境之后,个人认识动力系统就成为了活的概念。

如果你想使用这个框架来帮助你提升当下的个体认识,那么,首要的事情是先厘清当下你面对的情境。

原则二:以事实、意义和行动来进一步厘清情境

厘清情境的两种方式,一种是自然描述,一种是因素分析。自然描述就是把你现在面对的情境自然地叙述出来,人、事、物,等等用自然语言描述出来,如果你有强烈的情感体验,把这些体验也叙述出来。第二种是因素分析,按照我们的模型,就是把与你面对的情境有关的【事实、意义和行动】三个因素进一步整理分析一下。

原则三:洞察冲突、约束与差异

如果你面对的是顺利的情境,基本上你就不会想到来使用这种工具。如果你遇到包含困难与挑战的情境,那么重要的是从情境中洞察冲突、约束和差异。厘清这三者,对于解决困难至关重要。

  • 冲突:从事实、意义和行动三个因素之间的两两冲突着手详细分析。
  • 约束:从事实、意义和行动三个因素背后展示的约束着手详细分析。
  • 差异:引入时空差异、个体差异,结合事实、意义和行动来讨论人际情境的挑战。

那么,要如何才能更好地分析和讨论这么多的因素呢?这时需要可靠知识的帮助。这是为何我把知识放在个人认识动力系统最核心的原因。

原则四:依托可靠知识作为工具,避免司机知识和巫师知识

当你在面对情境时,如果你的知识储备不足,或者情境超越了你的知识范畴,那么你需要借助外力来打破这种困境。如果情境处于缓慢而不紧急,你可以通过学习,拓展知识储备,来获得对于情境的新的理解,提升个体认识。如果情境紧急,你可以借助外部顾问的智慧,借助他人知识,突破自我认识的限制,获得新的洞察。

当使用知识作为工具解决情境挑战时,其中最危险的事情是莫过于依赖不可靠的知识。如果你的知识体系建立在司机知识和巫师知识的基础上,那么,这些知识对于你解决问题是于事无补的,反而可能给你误导,浪费你的时间和精力。

司机知识这个术语来自芒格说的一个笑话,物理学家普朗克四处演讲,每次演讲内容大同小异,他的司机耳读目染,把这些演讲内容记忆在心中。有一次,司机对普朗克说,这次让他上台去演讲,演讲效果如往常一样叫座,颇受欢迎。末了,有位听众举手问了一个问题,司机灵机一动说,“这个问题太容易了,我的司机就可以解答。”于是,座下的普朗克先生冒充司机的身份,站起来解答了这个问题。

芒格说的这个笑话不知是真是假。我们可以将它理解为“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一个人将一些知识概念背得滚瓜烂熟,却不知道这些知识概念背后的因果关系、来龙去脉,不知道活学活用。用另外一句俗语说则是“读死书”。显然,司机知识是不可靠的知识,它说的不是知识概念不可靠,而是你对于这些知识概念的理解不可靠。

我用“巫师知识”这个术语来代表另外一种不可靠的知识,它直接指向到知识概念本身。没有科学依据而冒充科学的伪科学知识,凭借个人经验总结而成生造一个概念冠之以知识之名,基于某个宗教信仰而衍生的不容反思的认识与规范,基于商业目的而将知识拼凑包装为体系夸张功效,过于简化讨好人们的直觉的口号式知识,这些都可以纳入巫师知识的行列。

原则五:反思必要知识与认识偏好

情境总是在呼吁人们做出相应的决策选择,每一次情境和每一次选择,以及选择之后发生的一段新的生命历程,反应出个体认识状态。

对于这些生命历程的前前后后的反思,帮助我们更好地看清自己的个体认识状态。洞察到自己缺乏哪些必要知识,自己的认识偏好存在哪些偏差。

这个原则也和我近年从事的学思回顾项目联系起来,我通过学思回顾项目鼓励人们撰写自传,总结生命历程,反思个人认识。这次的个人认识动力系统,可以说是这个旅程的最新发展。

测试:专业服务创业

开头说到,上周和一位从事专业服务创业的朋友沟通,在沟通过程我测试了一下个体认识动力系统这个模型,将它放到了一个具体情境中。现在来详细说说这个故事。

如果你是这个网志的早期读者,亦或阅读过我的第一份学习自传《自由灵魂》,想必你会知晓我曾经有段时间热衷于专业服务领域(PSF–Professional Services Firms)这个议题。提起这些旧事,是想要向新读者说明关于这个话题我具有一定的知识储备。

一位从事专业服务的朋友从美国回到中国大陆,现在从零开始,准备创立一家专业服务公司,在大陆拓展某项专业服务的市场。他遇到了一些潜在的合伙人和投资人,对于股权合伙这个议题有些踌躇不定,于是我们有了一些沟通。

Quora和知乎这些问答网站鼓励用户在回答其他人的问题时,声明一下自己在该问题领域的经历资格等等。那么,关于股权合伙这个议题,我有什么可资回答的经历资格呢。我在2001-2007年期间,协助创业企业从私募基金和公开市场上融资,期间与投资银行、会计师行、律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及风险投资公司等合作。这些经历不能代表我是这方面的专家,但是至少可以让我有信心去Quora和知乎上回答相关的问题,让我有信心和我的这位朋友讨论这个话题。

这个朋友带给我的情境,将我对于个体认识动力系统的思考带入一个接地气的状态中,然后我就绘制了如下的这个图。

这个图和个体认识动力系统的原始图示有什么区别呢?

1、时空差异和个体差异

由于这个朋友讨论的是创业情境中的股权合伙问题,我们就需要在个体认识动力系统中引入时空差异和个体差异。

股权合伙是创业中战略性事务,它不仅对当下有影响,对长远也有影响。在这样的情境中,你不仅要考虑当下的时空情境,也要考虑未来的时空情境。这就是时空差异。我在新的图示中的[时代-个体]这个外环加上了T1和T2这两个圆,代表两个时间点。T1这个时间点是现在,T2这个时间点是3-5年后。

在这类情境中,你不能只考虑你自己怎么想,你还必须考虑你的潜在合伙人和投资人会怎么想。这就是个体差异。我在新的图示中的[时代-个体]这个外环加上了P1和P2这两个圆,代表两个人。P1是我的这位朋友,P2是我的朋友的潜在合伙人。

我们在讨论过程,讨论了一个关键性的议题,他的潜在合伙人是什么方式参与到他的创业计划中。是以[创业合伙人co-founder]还是[天使投资人],亦或[创业顾问]。鉴于【他的潜在合伙人在可预见的短期内都不可能全职参与这个创业计划】这个事实,我建议我的朋友考虑以[天使投资人]的名义定位潜在合伙人在创业计划中的角色。

为什么我这么建议呢?

[创业合伙人co-founder]是需要全心全力和你从T1时间点走到T2时间点,不是说一定需要全职投入,而是说全心全力。如果一个人只能给你一定的资金支持,然后给你一些建议和偶尔的帮助,不能参与到你的创业的具体事务过程,显然,这个人是不合适做[创业合伙人co-founder]。如果你给了这个人这样的头衔,将来你遇到了真正的[创业合伙人co-founder],你就没有位置留给他了。

类似[创业合伙人co-founder]这样的概念术语对应的知识,对于创业者来说就是必要知识。

2、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

有些朋友说,事实、意义和行动,这不就是”What是什么、why为什么、how怎么做”吗?

上述的黄金三圈出自Simon Sinek在2009年在TEDxPugetSound的演讲How great leaders inspire action。他用上述的黄金三圈来解释领导力。我说的个体认识动力系统是用来讨论个体认识,我们讨论的话题不一样。他提出“What是什么、why为什么、how怎么做”三个要素,而且从内到外排了三个圈。我提出了“知识、事实、意义和行动”四个要素,而且把“知识”放在核心。他把”why为什么”放在最核心,他认为这个最重要。在我的图示中,意义(某种程度上等同于”why为什么”)只是一个要素,我没有把它看成为绝对的至关重要的要素。

总的来说,Simon Sinek的模型比较简单,我的模型比较复杂。我不认为三个关键字排个顺序就可以解答全部关于领导力、市场营销和个体认识的全部疑惑,所以我需要用复杂的动力系统来解释个体认识。

那么,在专业服务创业这个情境,事实、意义和行动该如何进一步讨论分析?

我针对事实、意义、行动和知识四个要素,分别列出更进一步的三个关键要素。围绕这些关键要素,我继续思考一些相关的问题。下面是部分问题的示例:

事实

  • 资源:你拥有哪些资源可以帮助你启动这个创业计划?
  • 权益:你需要出让多少权益,才能换回启动创业计划欠缺的资源?
  • 成长:相比科技网络公司,专业服务创业貌似不具有高成长性,如何吸引外部投资人?

意义

  • 社会影响:你的创业计划具有潜在的社会影响力吗?投资人和合伙人是否在意这种社会影响?
  • 财务回报:你的创业计划展示了财务回报是怎么样的?这种财务回报对于投资人和合伙人有吸引力吗?
  • 生命体验:合伙人如果因为生命体验而参与你的创业计划,你会让他参与到何种程度?

行动

  • 决策:你想让你的合伙人参与战略决策吗?
  • 内部管理:你擅长内部管理还是外部拓展?你的合伙人可以帮助你弥补你的短板吗?
  • 外部拓展:外部拓展的最大障碍是什么?为了规避这些障碍是否需要重新设计创业计划?

知识

  • 理论:你的专业服务背后的知识依托于何种理论?这种理论如今的思想竞争力如何?
  • 专长:你在这个专业服务领域拥有将知识转化为服务的专长了吗?
  • 创造力:你在这个专业服务领域是否拥有一定的创造力,可以摆脱现有知识和经验的束缚?

如前所述,上述要素都是互相影响的,例如[事实>权益]、[意义>生命体验]、[行动>外部拓展]这些都紧密联系在一起。

假设创业计划的财务回报模型不够有吸引力,那么是否能争取到投资者和潜在支持者,就取决于创业者和支持者的熟悉程度和信任程度。如果用如上图示来说,体现在[意义]这里,潜在支持者如何考虑,社会影响、财务回报、生命体验三种类型的意义,他们会怎么考虑。如果他们像风险投资那样追求财务回报,那么他们会评估这个创业计划的增长性,判断它是否具有快速增长、高速增长,让公司估值迅速倍增的可能。如果他们追求社会影响,那么他们则会考虑创业计划对于当前中国社会的冲击力,财务方面估计要求不高。如果他们追求的是生命体验,那么这意味着他们不仅仅是出钱,更意味着他们想要参与到这个事业的具体运作过程中来。

3、现学现用,共创知识

我是在遇到这个朋友的情境时,基于个体认识动力系统,发展出上述的这些要素和思考线索。每个要素涉及的东西非常多,我怎么挑选列出三个关键要素呢?每个要素之下,又问哪些问题?

我就是凭直觉和经验。直觉和经验来自于我对于专业服务领域和创业股权合伙这两个领域的了解建构的知识储备,以及我对于这位朋友当下所面对的情境的判断。

你如果使用个体认识动力系统图示,按照上述原则,首先厘清情境,然后结合情境,从事实、意义和行动出发,发展出贴合你的情境的细分要素。再根据这些细分要素发展问题。只要多列几次,有助于思考的关键要素就会浮现出来。

个体认识动力系统图示是一个总体的概括性的讨论框架,怎么具体结合情境,却取决于你自己所面对的情境以及你的知识储备。

如果你根据自己的情境,根据个体认识动力系统图示发展了一套更为细致的分析框架,你不妨将你的创造分享给我,让我们一起来共创这个知识体系。

results matching ""

    No results matchi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