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动中的反思

TEDtoChina项目这段经历对我来说是一个重要的生涯转折,我经历了从旁观者到创业者的角色转变,信息视野从自由文化领域进一步拓展到多元学科和社会创新,学习模式也有了较大的调整。

过往我的学习模式基本上归结为三种形态:

  • 多元关注:拓展知识面,广度上积累各类知识;
  • 深度钻研:选择一个议题,长周期深度思考探索;
  • 实践演练:在工作和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

回顾TEDtoChina项目期间我的行动模式,我发现自己无意间运用了刻意反省的方法,在行动中学习。

  • 刻意反省:阶段性总结、回顾行动进展,根据外界反馈,调整行动

现在用“刻意”这个词,其实当初我并没有意识到那些行动是刻意反省。

忽然一周

在TEDtoChina项目正式运作之后,我制定了一个制度,和团队成员约定每周写一周回顾,每月写月度回顾。

我们在每周一至每周五,每天发布一篇1000字左右的稿件,简要介绍一篇TED演讲。在周末时,我负责撰写一周回顾,综述五篇稿件,以及项目最近的消息。

2007年10月27日我写了一篇稿件回顾这个周报模式《一周回顾:52周,365天,1000小时》。

过去一年,我们坚持周一至周五每天更新,周末做一周回顾。一个blog网站最基本的成功因素就是坚持固定频率的更新。固定频率的更新,首先可以养成读者的阅读习惯,建立一个和读者的频繁接触的管道; 其次,固定频率更新可以很快建立更为专业和专注的blog品牌形象,和随意即兴更新的个人blog区分开来; 其三,固定更新也是对团队的更高要求,在固定更新的压力下,团队需要更细致地规划和统筹稿件内容,协调出版主题,合理安排志愿者的分工。

作为这个blog出版模式的一部分,我们也在每个周末的时候撰写一篇一周回顾,回顾一周来我们发布的稿件,由于TED的内容极为多元,涉及不同的学科门类,我们尽力提高一周内稿件的相关度。在早期,我们采用2周为一个主题的模式,每周的主题都相对比较集中,在后期,我们拓展了志愿者撰稿团队,每周的主题也相对比较分散。现在我们依然在采用“志愿者自己投稿+事先规划主题”的模式,希望未来能够在未来提升一周稿件的相关度。在这样的情形下,一周回顾显得特别的重要,它要求编辑提供一个独特的视角,将一周内相对分散的稿件串联起来,变成有机联系的整体,不仅提供了一个存档列表给访问网站的读者,也将零散的珍珠串成一条项链。

此外,我们也进行每月回顾,一周回顾的稿件,为我们进行每月回顾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正是这样的原因,如果没有及时发布一周回顾稿件,我们也会在事后补上,建立一个完整的存档列表。

那么,一年之后,是时候来检阅我们的工作,看看过去52周,我们关心了哪些话题,在讨论些什么,在思考些什么。回顾来时路上的脚印,我们会更清楚未来的方向。

这篇稿件列出了整整一年的一周回顾稿件目录。如今看来,这份目录成为开启当年记忆的关键钥匙。当信息量日益庞大,我们就得使用组块技巧(chunking)来浓缩信息,建立未来可以快速提取的记忆线索。这些回顾不仅对于读者有意义,对于我们自己意义更加重大。

当我现在进行内容集展(content curation)议题的探索时,每每想到自己和伙伴们在当年撰写的这一系列一周回顾。这不就是很好的内容集展练习的素材吗?!我甚至可以根据这些稿件开发一些练习题目,让学习者随机取出一周的五篇稿件,让他们撰写一周回顾,然后再和我们当时撰写的对照。

粉丝团月度简报

在一周回顾的基础上,我们也撰写月度报告,汇总网站更新情况、项目进展和社区动态。

举例而言,《TEDTOCHINA(TED中国粉丝团)9月简报》这篇稿件分为如下几个部分:

  • 九月一周回顾目录
  • 团队事务概览
  • TED社区与TED粉丝社区动态
  • TED社区与TED粉丝社区动态
  • TEDx项目及相关报道
  • TEDtoChina未来计划

其中的【团队事务概览】部分内容如下:

在刚刚过去的9月,值得记录的团队事务有如下几项:

  1. Tony Yet 到西安、成都参加两地的TEDx活动;
  2. 协助TEDxXiamen的筹备团队搭建会议网站;
  3. 开发了TEDx组织者工具包1.0版;
  4. 建立了TED演讲中文译者在线邮件组;
  5. 开展了“今日TED演讲”撰稿人招募活动;
  6. Zach开始在OTP专栏中介绍“TED的演讲主题”,实现OTP专栏的每周更新。
  7. 我们在豆瓣社区设立TEDtoChina帐号(http://www.douban.com/people/tedtochina/)。 
  8. 我们也在好看簿社区设立了TEDtoChina帐号(http://TEDtoChina.haokanbu.com)。

这个月的【团队事务概览】详细说了招募每日专栏组稿人的事情。原来我们是在运作了将近一年之后,才开始公开招募每日专栏组稿人的。

早期的月度报告还直接公开分享社区成长的各类统计数据。例如,《TEDTOTOCHINA (TED中国粉丝团) 5月简报》包括如下部分内容:

  • 五月一周回顾目录
  • 团队事务概览
  • 网站更新纵览
  • TED社区与TED粉丝社区动态
  • TEDx项目及相关报道
  • 合作与回响
  • 粉丝团社区2009年5月数据统计

粉丝团社区2009年5月数据统计的内容如下:

从2009年5月1日至2009年5月31日,“TEDtoChina.com(TED中国粉丝团)”一共迎来了4041位访问者,其中有55.30% 的朋友都是第一次浏览这个网站,页面访问量(Pageviews)为18,986。

最后我们来看看TED中国粉丝团各个活动据点5月的一些统计数据:

1、豆瓣TEDTalk小组

小组人数:1374 (上月数据:1060人)

2、译言TED小组

75487个读者 译文[35] 小组成员[258]

上月数据为:64357个读者 译文[31] 待译任务[4] 小组成员[208]

3、twitter (@tedtochina)

following:192 followers:760 updates: 373

上月数据:following:187 followers:609 updates: 343

4、Google在线邮件组

192个讨论话题 142位成员

上月数据:成员:121 讨论话题:113

5、饭否

48好友 214关注者 97消息

上月数据:好友:46 关注者:171 消息:89

我们定期查看各个社交媒体网站的数据,每月记录这些数据,作为项目发展决策参考。这些数据也为后来年度回顾和其他工作材料提供了详实的数据支持。

年度回顾和展望

2009年10月底,在TEDtoChina项目成立一周年之际,我推动工作团队和社区合作,在北京、上海、广州和厦门四地同时开展一周年庆祝会,由当地的核心工作团队成员组织,和当地志愿者一些协作,邀请活跃粉丝参与。

我在海外没有到大陆参与各地现场活动,依然通过网络和各地团队协作。事先我写了一份幻灯片,回顾了项目发展历史和心得体会,总结了14条经验,设计到blog媒体建设、理顺品牌关系、社区建设、团队建设四个方面。

Blog媒体建设
  • 通过创作共用CC,取得固定的内容来源,奠定定期更新的基础
  • 选用WordPress软件,选用杂志模板,规划栏目风格定位
  • 透过题图设计,在RSS阅读器重建立不同栏目的风格
  • 透过Flickr, 取得CC协议图片作为设计素材,打造图文并茂的内容
  • 及时调整栏目类别和Tag,调整主页内容布局。
理顺品牌关系
  • 重新设计品牌视觉识别,建立独立的开放品牌身份
社区建设
  • 支持品牌相关的伙伴,推动整个社区的建设
  • 联络理念相关的伙伴,扩大整个社区的覆盖面
  • 联络内容相关的伙伴,提升内容的精确性和深度,扩展读者群
  • 提供合适的舞台,展示活跃社区成员,让社区成员更紧密地联系
团队建设
  • 找到第一个支持你的志同道合者
  • 邀请身边可信任的朋友加入团队
  • 沟通本身会耗费大量的时间资源
  • 有准备地招募志愿者队伍

反思是行动者的关键学习策略。通过对行动的回顾、总结、思考,行动者可以从琐碎的实务中归纳出宝贵的正确或者错误的经验,提取出指导同类实践的模式和原则。将这些隐形知识提升转化为显性知识之后,行动者不仅可以用它们来指导未来自己的行动,也可以更好地和其他人交流分享,实现知识的传递。

本地行动,全球思考

2010年我推动TEDtoChina项目参与奥地利电子艺术节(ARS Electronica)设立的电子艺术大奖(Prix Ars Electronica)。2010年5月,在本次2010年奥地利电子艺术节大赛中,TEDtoChina从332个项目中脱颖而出,和另外11个项目获得了数字社区单元的荣誉奖。

自1979年创立以来,奥地利电子艺术节已成为首屈一指的国际科技艺术盛事。奥地利电子艺术大奖(Prix Ars Electronica)作为艺术节期间的竞赛单元,是一个为任何以电脑为媒介,在艺术、技术和社会层面进行设计创作的人准备的跨学科平台,也是对数字媒体领域中的创新与先锋精神最重要的认可之一。国内知名的公益网站“多背一公斤”,就以其在社会服务领域开创性的交互式网络社区建设,获得2008年电子艺术节的数码社区类别惟一的金奖(the Golden Nica of DigitalCommunities of Prix Ars Electronica 2008)。

我的好朋友安猪是多背一公斤项目的创始人和领导者。另外一位好友Isaac Mao是该奖项的评委之一,他和该奖项的工作人员一起推动该奖项在中国的传播,鼓励中国团队参与该奖项的竞赛。

实际上,我们在2009年3月份在TEDtoChina网站上开辟了"尖峰盘点"栏目,推荐类似于TED的活动和机构,该栏目第一篇就是介绍奥地利电子艺术节(ARS ELECTRONICA)。

本周我们介绍了跨界数字艺术家葛兰·李文(Golan Levin),2000年,他在奥地利林兹电子艺术节,运用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研发的数字声音视觉环境组件,创作了混合影音的作品《涂鸦》,引发全场震撼。此后,编辑也发现,用管子创造新式生命的荷兰艺术家西奥·詹生(Theo Jansen)也把他的作品带到了奥地利林兹电子艺术节的现场。

这些发现促使我们开设了“尖峰盘点”这一新栏目,今后将在这个栏目中介绍TED演讲人经常出没的同类活动,也将介绍与TED精神和风格相似的活动和机构。这一次为大家介绍于欧洲美丽古城林兹(Linz)举办的奥地利电子艺术节(ARS Electronica)。同时,也提醒大家,2009年的电子艺术大奖(Prix Ars Electronica)报名截至日期已经延迟至3月18日。有兴趣的朋友请抓紧时间报名。

“尖峰盘点”栏目后来介绍了其他的国际性项目:

  • “八十一天环游地球”(80plus1.org)
  • POP!TECH大会:凝聚远见卓识,驱动社会创新
  • FEAST 会议:社会创新家之年度盛会
  • DORKBOT:当用电做离奇事儿的人们聚集在一起 数字媒介和学习竞赛(DIGITAL MEDIA AND LEARNING COMPETITION)
  • 全球之声,五年纪事
  • SXSW, 聚首在西南偏南的奥斯汀
  • “狂人大赛”- MaD创不同全会。
  • 创想新一代-记3DS上海站之旅
  • 开放教育周
  • 澳洲Amplify Festival

2009年我们在TEDtoChina网站介绍奥地利电子艺术节时 ,并没有想到要去参加竞赛,只是希望拓展读者的信息视野,帮助大大家了解TED之外的世界,并且鼓励大家参与国际性竞赛活动。

2010年初我们接到了奥地利电子艺术节的邀请,他们邀请我们去参与竞赛。于是我在3月份梳理了TEDtoChina项目的发展情况和项目经验,按照大奖竞赛的文档格式,提交了我们的参赛文档。

我撰写了一份25页的Word文档和一份浓缩内容的25页的幻灯片文档。我梳理了10个主要观点:

  • 这是一个联结全球创新思想与中国的网桥项目
  • 在中国创建了一个TED相关创新思想与行动的中枢
  • 在中国创建了一个高度关注社会创新的部落
  • 为中国高校学生创建一个民主化的教育资源
  • 在中国全面支持创作共用(Creative Commons)的示范项目
  • 展示分享主义观念强大力量的案例
  • 推动开放品牌标准的品牌共用案例
  • 倡议专业工作人士以专长技能投入社会化专业服务
  • 一项云志愿者管理的实验
  • 基于数字社区的非营利创业项目

撰写这份参赛报告,迫使我从全球角度来思考TEDtoChina项目的创新意义。在过往行动中触发的思考和心得,在撰写文档的过程中进一步得到提炼和升华。这些经验总结成为我自己的宝贵财富。

2010年5月,TEDtoChina项目荣获奥地利电子艺术节Prix Ars Electronica 2010荣誉奖。评委给我一些反馈,说这个项目只是中国实践,不具有全球意义,有些遗憾。这个反馈对我的触动挺大的。

此后,我依然参与TED中国社区的活动,但是逐渐把注意力放在TED/TEDx的全球成长上。当大家在学习TED上的伟大创想时,我把TED自身的开放创新作为一个伟大创想来学习。

从TED案例中我提炼出公民集展(Citizen Curation)、品牌共用(Brand Commons)、混合媒体(Hybrid Media)等趋势议题,进而留意全球范围的类似实践。我建立了一个主题包Brand Commons Cases,长期收集类似于TEDx的开放品牌项目。

与此同时,我转换视角,把中国市场看成全球观念本地化传播的样板,观察类似实践进入中国市场的情况,例如我一直在观察Startup Weekend创业周末,Human Library真人图书馆等项目进入中国市场的情况。

好习惯

在回顾这段经历时,我也清晰地看到自己的几个好习惯:

  • 数据驱动的决策
  • 遵守自定的纪律
  • 慷慨无私的分享
  • 将错误转变为机会
数据驱动的决策

自TEDtoChina.com网站上线一两周内,我就在网站后台安装上Google Analytics(谷歌网站分析)。我每周都登陆Google Analytics,查看各项数据,了解网站成长趋势,分析传播绩效。此外,我通过撰写月度报告,每月定期收集各个社交媒体平台的数据。这些数据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项目和社区的成长。例如,在早期,我们看到网站访问量以500%的速度成长,这个数据告诉我们这个项目做对了,值得坚持。

遵守自定的纪律

我严格遵守自己制定的纪律。例如:当我们提出每日发布稿件之后,我每天都在收到Tony的稿件之后,安排大约30分钟到1小时发布当天稿件。不论是在休斯敦,还是去纽约看望女友,我雷大不动坚持这个纪律。

我也坚持撰写每周回顾和月度回顾,一旦当时来不及写,我一定在事后补上,然后在发布稿件时,调整发布日期到原定日期。

事后补上的做法,其实就是维护纪律,让它从【破坏>放弃】的方向调整到【修复>坚持】的方向。

慷慨无私的分享

作为一个社会创新公益项目,我尽可能地分享行动中的各类数据、经验和心得。

每月收集社区成长数据,通过月度简报分享给社区。这是为了让社区成员获悉社区的成长情况,激励他们参与社区行动,一起来促进成长。

手把手地教授新晋志愿者如何使用wordpress软件,培训她们如何编辑稿件,如何成长专题小组,如何在线协作。这些分享,提升了志愿者的技能,让她们顺利地胜任工作,帮助我们分解事务压力。

在一周年纪念活动上,公开分享项目成长经验,鼓励其他人按照此经验克隆,创建自己的社会创新媒体项目。这是因为我并未将自己的个人使命限定在TEDtoChina这个项目上,如果我们通过分享,能够让更多的人参与类似的行动,再造12个TEDtoChina项目,不是更好吗?!

是的,我当时在一周年纪念的最后提出10个愿望,最后一个是微社会投资。

微社会投资,克隆12个TEDtoChina项目

我们愿意分享经验,提供少量资金支持,提供合作平台。克隆12个blog媒体项目。

当时这个愿望的配图是PopTech、80+1项目。我的期望就是希望有人把人来做类似这样的项目引进到中国。 这样的愿望后来引导我从分享走到传承,从一个亲力亲为的创业者转变为一个提携新秀的辅导者。

将错误转变为机会

随着早期TEDtoChina网站在社会媒体圈影响力扩展,我们也着手招募志愿者加入工作团队,分担我们的工作。这些自愿者来自海内外,从中国大陆的北京、上海、广州,到西安、厦门、青岛等城市,还有大量志愿者来自海外的留学生,他们来自美国、日本、澳洲、英国和德国等。

Linkedin.com是美国的职业社交网络,很多大学生和工作人员在上面创建自己的用户页面,展示工作经历和专长。有一天,我在该网站上添加一些TEDtoChina项目的志愿者为好友,赫然发现一位来自美国一所大学的留学生,在自己的Linkedin.com个人页面上写了一个TEDtoChina项目的职位头衔。当我看到那个头衔时,我发愣了一下,啊,我们没有设置这个头衔啊。

按照当时的TEDtoChina项目的组织设计,这个志愿者在社交媒体网站上发布了不实的信息。我本来想要直接提醒他修改这个错误,后来转念一想,其实这名志愿者也是希望能够在职业社交网站上有更好的展示,将来也方便找工作。

这时我没有去指责这名志愿者,而是切换了一个视角,思考如何改进TEDtoChina项目的组织设计。后来我在原来的志愿者项目设计基础上,增加了许多项目,并且邀请这名志愿者来负责一个重要的分支项目,他也积极踊跃地把这个分支项目运作的有声有色。

当错误发生的时候,简单地批评错误,指责责任人,这种通常的做法有助于建立规范制度,防微杜渐。然而,对于网络空间的松散性协作项目,我们则需要采取更为弹性的做法,尊重志愿者的参与,体谅志愿者的意图,通过有效设计,提供更多的机会来激励志愿者发挥他们的才干,为他们创造一个舞台,让他们在这个舞台上尽情表现,为项目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也留下他们未来拓展个人事业的强力印记。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