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服务魔方

全新的工作体验勾引出我的好奇心,从广告传播服务机构,到投融资过程的中介机构,他们都归属于专业服务产业(PSFs)这个领域。我对这个领域的运作模式感兴趣起来,购买了许多关于专业服务公司如何运作的书籍。

这个阶段对于专业服务领域的探索,与早期我对于CI的探索很类似。我都是自发对某个议题感兴趣、前后投入很长时间深入关注、与实践紧密结合的议题。

我对于专业服务领域的探索,分成三个方向的思考:

  • 作为职业生涯路径的专业服务人士
  • 专业服务公司的运作模式
  • 专业服务公司与知识管理、知识分享的关系

在广告公司工作期间,对于职业生涯有了初浅的理解,了解了甲方(企业客户方)、乙方(专业服务公司)的区别。涉足投融资领域之后,接触了大量的专业服务公司,包括:

  • 投资银行
  • 律师行
  • 会计师行
  • 物业评估
  • 财经印刷商
  • 财经公关顾问
  • 管理咨询公司
  • 市场调研公司

知识驱动的职业生涯

通常商业领域的职业生涯区分为创业者之路和经理人之路。两条道路都有各自的艰难险阻,很多人在路上走了一段就永远停顿了下来。经理人路上,会碰到无法逾越的“天花板”,无法再升职,无法再做更大事;创业者之路会出现个人能力的极限,自我的管理能力没有办法再继续推动企业的发展。这时,创业者需要寻找专业经理人帮助他经营,自己则成为投资人,而此时,有些在做大事路上碰到“天花板”的专业经理人会加盟过来做经营者。

接触到了专业服务行业之后,我意识到其实除了创业者和经理人,还有第三条道路,那就是专业服务人士。他们是创业者和经理人之外的独立第三者,却是这个商业世界越来越不可或缺的一分子。

整个商业世界已经逐渐为知识所驱动,公司与公司的差异化逐渐由有形资产转向无形资产,自然专业服务公司成为发展前景最为看好的产业,而专业服务人士的发展道路,与经理人及创业者迥然不同,伴随着知识的不断积累和个人声誉的传播,他们的财富也自然增长,只要他们喜欢,他们可以一直工作下去,而不必被迫改变角色,因为PSF的行业组织规则与一般商业公司并不相同,他们往往采用合伙人的模式来实现组织发展,个人与团队的关系可以不是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而是共生的关系。

新兴朝阳产业

专业服务产业包含范围很广,在西方经济中,PSF产业的就业人数比例高达17%,在PSF产业中,有75%的收入是由7个重要的专业服务部门所创造,其余的25%则来自大量的迥然不同的部门,例如:人才中心、建筑师事务所等。这主要的7个关键部门:

  • 投资银行
  • 审计、税务和会计咨询
  • 商业法咨询
  • 营销沟通
  • 管理和IT咨询
  • 招聘和就业中介
  • 市场调研

我发现这些行业具有一些共同的特征和规律,进一步收集深入介绍这些行业的书籍,试图更进一步地去了解不同的PSF行业互相之间的具体差异,以及他们之间互相的关联。

其中最重要的启蒙书籍是英国马克·C·斯科特(Mark Coleridge Scott) 撰写的《智力产业:专业服务公司的成功之道》。

马克是专业服务业的顾问和投资家,曾任WPP集团的执行总裁(。WPP集团是全世界第二大行销传播服务控股集团,他的子公司包括著名的广告代理商奥美、智威汤逊集团等等。他毕业于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并获得哈佛大学商学院的MBA学位。他曾代理WPP集团完成一系列的集团改造工作,包括帮助客户提高工作效率,以及改善跨国公司客户的组织结构等,同时,他还负责WPP集团在欧洲和亚洲的收购合并拓展。在加入WPP集团之前,他曾是多家管理顾问公司的咨询顾问。

马克在这本书里主要为三类人解决一些思考上的模型:

  • PSF的经营者(管理者和所有者):怎样制定战略,怎样改善公司的财务状况;
  • 投资者:怎样挖掘PSF产业中的尚未开发和未被认知的机遇,以及投资PSF产业会碰到哪些和传统行业不同的地方;
  • 传统业者(制造业和一般服务业):如何向PSF学习管理知识型公司的两大技能:招聘、培养和留主优秀的员工,以及利用集体智慧赢得最大利润;

在2002年到2003年期间,我还购买了一堆的关于专业服务公司的书:

  • 《奥美的观点》(行销传播业)
  • 《日本之梦——做自己想做的事》(招聘和就业中介)
  • 《麦肯锡方法》(管理咨询业)
  • 《创建你自己的会计师事务所》(会计与审计)
  • 《高盛文化》(投资银行业)
  • 《信息就是信息:布隆伯格自述》(财经信息服务业)
  • 《通向成功律师事务所之路》(法律服务业)
  • 《创世企业:圣路加公司,资本时代的超级另类》(行销传播业)
  • 《分久必合:戴姆斯-奔弛与克莱斯勒的合并内幕》

最后一本书其实是商业案例,我最开始将它当成一个战略管理的案例来看,第二次看的时候,则将它当成一个PSF的综合练习题来看。在这个著名的收购合并案中,几乎每一个PSF行业的公司角色都出现,他们互相结成不同的团队,为商业世界不同的利益体工作,从这个角度来看这本书,有助于我们更直观地理解PSF公司的工作模式,更容易理解PSF在整个商业世界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

纯知识经济

我在2001年设立一个课题。这个课题探讨以知识和信息谋生的行业,和PSF议题相辅相承。

《纯知识经济:如何创建知识驱动的信息服务企业》。

我将熟悉的几类信息知识密集型产业放在一起考察,试图解析这个独特领域的产业架构,探究出在信息逐渐升华为知识的过程中,每一个步骤的价值生成模式以及影响因素,并最终描绘出如何创建知识驱动的信息服务企业的框架模型。

我的思考成果是一个分析框架《知识产业的经营架构》。我用来了20页的ppt来展示这个框架。

首先,我把信息(information)到知识(knowledge)之间的过程按照两极导向划分为四个区间,一极是“个人消费导向”、一极是“社会消费导向”,在两极之间根据应用对象、信息中的知识程度、消费模式区分为四个阶段,在每一个区间,都相应活跃着四种类型的社会角色:非赢利社团、知识授权者、教育咨询者、媒体传播者。

然后,根据“知识创新”与“知识应用”两轴,我用一个坐标系来图示解析“知识产业”的架构,在“知识创新”轴活跃着两个社会角色——非赢利社团、知识授权者,分别担任着“知识监管”与“知识研发”的社会使命,在“知识应用”轴活跃着另外两个社会角色——教育咨询者、媒体传播者,担任着“知识行销”与“知识普及”的社会使命。

在初步整理出“知识产业”的架构后,我分析在这个产业中的四种社会角色的特点和相互之间的关系,并在现实世界中分别寻找具代表性的企业和组织予以具体的说明与验证。而后在分析典型案例的基础上,进一步总结出“知识产业化的四大步骤”,指出“知识经济的四大关键策略”。

这些探索和思考后来有没有派上用场呢?

2004年,我和朋友讨论一些创业计划时,我把这个框架拓展为一份200页的ppt,用做讨论参考背景资料。

2007年,我去广州参加阳志平组织的心理商业机构年会,我基于这个框架做了一份64页的ppt《心经济-基于心理学知识的创业之路》,现场演讲分享我的看法。


参考资料: